习言道|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******
新年新气象,奋力开新局,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实干精神,强调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1/3cf89c4019bd41a3bf2806d8df3f9542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1/c084ba0f4f1e4b398d738a95012cebf0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1/f9f21957b7734ee6a968d0886dccf8a4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1/0349b28bf4c14029aa3e3330edd37e3c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1/c5264f477b554c199e4f7240cfc4f2fc.jpg)
为博流量吃掉孩子宠物?这样的“搞笑视频”不好笑不可取******
【央广网评】为博流量吃掉孩子宠物?这样的“搞笑视频”不好笑不可取
吃掉孩子宠物、故意激怒“逗”哭孩子……最近一段时间,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另类“萌娃搞笑”短视频。这些视频中的家长以各种手段故意惹怒、恐吓孩子,再拍摄下孩子恐惧伤心的瞬间,以此为乐,引起不少网友反感。从过去流行在视频里晒孩子的“聪明可爱”逐渐演变成晒“虐心瞬间”,这样的变化,确实引人深思。虽说这些“虐娃”视频多数是家长“创作”出来的,未必有什么恶意,但在客观上,确实是对孩子的故意“消遣”。
未成年人身心尚未定型,用孩子拍搞笑视频,把孩子当成博取眼球和流量的工具,不仅可能构成对儿童隐私的侵犯,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。同时,这样做不但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共识,也会给更多的孩子带来不良价值引导。让孩子成为“搞笑视频”的主角,既不好笑,也不可取。
互联网时代,未成年人“触网”是个无法避免的事情。但是,到底以何种方式“晒娃”才能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不利影响?又该如何避免让孩子过早地受到流量的牵制,甚至被流量“催熟”?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家长审慎把握。这也是互联网全面嵌入日常生活后,所有家长在孩子保护、教育上必须直面的课题。
面对吃掉孩子宠物、故意激怒“逗”哭孩子等“虐娃”短视频创作的流行,相关平台也应该站稳未成年人保护立场,对类似视频加强识别、限制流量。多方合力,为短视频创作树立更健康的导向,为儿童权益保护营造更积极的流量环境。(央广网特约评论员朱昌俊)